文字塊和圖片可像建築體塊那樣移動

請點擊 + 拉動
記綠: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第13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城間/城內:魅筆生城

介紹

David Chipperfield提出的主題 - "共同點" 有雙重含義: 共用的理念/共用的領域。他希望重新聯繫建築師,既有建築師之間的相互聯繫,也有和廣大公眾的聯繫,並擴展到我們如何共同創造共用的建成環境。 在香港,"共同點"的雙重意義日益重要。 "一國兩制"的原則被不斷質疑。香港如何保持一個不同於中國內地的系統,以及這一不同的系統如何面對和包容民眾的參與來創造我們的未來?

香港今日之成功,有賴於商業的活力,而在尋求新的發展道路的同時,香港能否保持這種商業的活力?另一方面,民眾在未來的歲月裡,如何能夠更充分地實現更多元化、更富有文化和可持續的生活模式?香港能否保持獨立的個性,同時融入大珠三角體系的一部份?

香港的核心區有兩個新的大型發展項目的機會,這意味著以上這些問題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計劃中西九龍文化區和九龍東城市更新項目都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發展項目之一。歐華爾為2012年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香港展覽提出的建議是,展覽將以九龍東為題材,展示該區域各種實際的和構思中的項目。1998年啟德機場停用後,為這裡的重新改造提供了可能性,關於如何重新改造的爭論從那以後變得日趨激烈。

歐華爾相信這個大片城區的再造工程將創造一個富有魅力的區域,將展現出消費社會密集投資、發達網路和高密度開發的狀況,同時探討在社會政治層面正在起步的情況下,城市建築文化將如何發展進步。在這個非常特殊的情況下,闡述我們的立場時,歐華爾汲取了很多康德關於"共同感受" 的定義,作為"共同點"的概念源起,這樣,"…我們並不太多去將我們的判斷和實際相比較,而是
僅僅去和其他人可能的判斷相比較,從而將我們自己置於其他人的立場…"*

*判斷力批判,伊曼努爾·康德

香港展覽的策展人歐華爾顧問有限公司將擔當代筆人,通過九龍東城市更新項目中真實的和構想中的主題,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故事串聯起來。我們認為,展覽將記憶和個人經驗魔法般地結合到總體規劃中,同時推進了當地社會的討論和對話。展覽將表現當地的歷史和民間傳統,以及今日處於飛速發展進程中的居民生活。

成功的城市是開放而包容的,歡迎多樣性和差異性、容許反對的聲音和意見,鼓勵創新。如果沒有這一基礎,沒有了非常規和反權威的存在,城市就變成了貧脊的土壤,一切都計劃安排好了,但同時也失去了生命力。

我們展示政府在九龍東的大型新發展項目,同時也展示民間的、無正式規劃的、當地社區自發性的活動,以及兩者之間的衝突和聯繫。這樣的基礎和土壤,如果給予一些養分和水的滋潤,有可能發展成富饒的家園。


策展人團隊及簡歷
歐華爾顧問有限公司

歐華爾顧問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公司在中國和英國設有辦事處.歐華爾是一個公司集團,旗下有若干致力於城市化可持續發展項目的公司。業務範圍廣泛,涵蓋建築設計、總體規劃和室內設計等多專業領域。

歐華爾實踐的核心理念是,我們非常重視項目的實際情況,包括環境、社會和經濟方面,以及建立在產業基礎上的創新能力。歐華爾的實踐非常關注環境問題、社區發展、經濟可持續性和文化遺產的認知性,為亞洲的實踐積極尋求新的工作方法,它建基於包容性、可持續性和創新性之上。

歐華爾是北京三里屯Village北區和南區專案的總建築師.該項目入圍2010 世界建築新聞獎並獲得2010 香港建築師學會城市設計類特別建築獎。

四川畢馬威 - 安康社區中心的竹結構在2010年獲得一系列獎項,包括2010年透視設計大賞總冠軍獎和綠色環保建築冠軍獎,以及2010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銅獎。

"隱舍"生態酒店獲得2012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境外優異獎,並於最近獲得2012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國際建築獎。

羅健中

羅健中是歐華爾顧問有限公司的董事和創始人,同時也是INTEGER China (IN的家綠色智慧公司,在中國推廣智慧和綠色發展的機構) 的董事。羅健中曾就學于蘭開夏郡的Stonyhurst學院,並在倫敦大學建築研究院學習建築學。在過去這些年裡,羅健中屢獲殊榮,包括香港的建築師學會年獎和十大傑出青年獎。羅健中的設計項目已獲得了衆多獎項,來自世界各個機構組織,包括英國皇家美術院、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和美國建築師學會。

歐華爾是北京三里屯Village北區和南區專案的總建築師。該項目入圍2010 世界建築新聞獎並獲得2010 香港建築師學會城市設計類特別建築獎。四川畢馬威 - 安康社區中心的竹結構在2010年獲得一系列獎項,包括2010 透視設計大賞總冠軍獎和綠色環保建築冠軍獎,以及2010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銅獎。“隱舍”生態酒店獲得2012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境外優異獎,並於最近獲得2012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國際建築獎。羅健中現在是香港一系列社區組織的主席和許多政府顧問委員會的成員。他是藍屋城市保育和社區參與籌畫指導委員會主席,也是香港建築師學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羅健中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太平紳士。

喬納森

喬納森是歐華爾顧問有限公司的董事,領導倫敦工作團隊。他在倫敦大學建築研究院任教,作為設計導師已有12年。

喬納森畢業於倫敦大學建築研究院,連續兩年獲得學院獎。1985~1992年他是康蘭設計的董事,負責英國和歐洲的大量總體規劃和城市設計專案,特別是濱水前工業區域的更新,以及生態敏感區域的小型居住區規劃。喬納森曾負責500公頃的蘇格蘭港口和中國許多地方的新區規劃,包括臺灣Acer新鎮。他從1992年起參與亞洲的生態規劃項目,在香港居住5年後返回倫敦。他現參與各種項目,包括雲南麗江的生態居住度假區、遼寧盤錦的新城規劃。喬納森的作品展示在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和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他的‘Hedge House’項目入圍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Future House London競賽並廣泛宣傳和展出。他的太陽能戶外劇場是獲獎作品,入選2007年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夏季展覽作品。他還為A10撰寫建築評論,這是關於歐洲建築的刊物。他也是專業攝影師。

布路施

布路施先生是歐華爾顧問公司的董事,擁有30年以上的設計和設計管理工作經驗,並從事大學設計教育多年。1992年創建歐華爾以前,布路施已有經營數家設計顧問公司的經驗,並有廣泛工作和遊歷經驗。他原來是產品設計出身,而後成為英國建築及設計大師Sir Terence Conran公司太平洋區董事總經理。

林天祥

林天祥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英國劍橋大學,現為歐華爾顧問公司董事。林先生現於歐華爾顧問公司負責多項重要設計工作,包括:昆明世博INTEGER智能生態城、香港一連接維港及維多利亜公園新地標發展項目、新加玻怡豐城一旗艦項目、中國國內多個博物館、及大型混合發展項目規劃及建築設計。林先生曾任總設計的項目包括:北京三里屯Village、香港明愛賽馬會香港仔中心、香港九廣鐵路沙田中環線港島區物業發展、新加玻海洋線會展站及總站車廠、香港水警總部發展、香港基建及規劃展館、香港IN的家展館、昆明世博INTEGER、天津近代工業博物館等。林天祥於2002-2003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主持建築設計工作室,香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許焯權教授

許焯權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外務及總務)、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文化管理學士課程主任、文化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善衡書院舍監及院務委員、人文學科研究所副所長,台灣中國科技大學兼任講座教授。許教授獲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學士、英國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曾任香港大學文化政策研究中心總監。他曾服務於不同的國際顧問委員會,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英國文化協會文化和創意產業專家委員,也是國際建築評論家協會成員。他于1998年任Canadian Center for Architecture (CCA)客座學者,1989-90年任劍橋大學St Edmund’s College研究員。他是若干政府/公共藝術文化政策研究的首席作者和編輯,包括:《香港創意產業基線研究》(2003)、《創意指數研究》(2005 )和《珠三角及香港創意產業》(2006)和 《香港藝術界年度調查報告》(2010 )。許教授獲選為2008 年第十一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香港館的首席策展人,是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西九龍文化區發展(2009-2011)概念規劃的顧問。他研究興趣和專長是藝術、建築、文化、經濟和政策的相互關係,通過跨學科的方式研究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最近的課題研究包括藝術和文化的人力、藝術與公眾、建築與創意產業、文化區和群體的策略、文化遺產保育和城市更新。

第13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參展的香港館,將於五月中至六月中回到香港的九龍東展覽,並命名為"I AM Home"。我們希望本回應展覽能夠對香港繼續發展為國際級都市出一份力,並讓香港市民親身享受這個榮獲各國際著名建築雜誌一致讚好的城市展覽。

"啟德如同香港的脈博。腎上腺素飆升。在這裡,位於1.72測距位置的山形地勢從未低於2000呎,而在飛機跑道的周邊滿布著屋頂和障礙物,常在無線電測高度350呎以上。每到此處,耳邊的近地告警電腦自動測試系統就不斷地呼叫,而每次越過屋頂時,高度提示系統都重複作響。我們要時刻注意以下兩個導航標志:

每當飛機無法著陸需要重新爬升時,如果開始爬升的位置超過了1.72測距位置,飛機將無法避過機場周邊的多重障礙物,而導致撞山。

飛機開始著陸時,要留意不要碰撞附近水域裡那些中國帆船的桅杆,它們通常高過135呎。"

起飛
藝術家:陳展程

2010年,在香港藝術中心安裝了一個藝術裝置。它以啟德機場跑道為原型,採用了原跑道的圖案,在此按原尺寸重造。

陳展程多才多藝,包括在香港和美國的建築設計實踐。他積極參與本地和國際藝術及建築設計競賽,贏得眾多獎項。他獲委託為香港科學館建造的一個動感藝術裝置, 已永久地安裝於該館。

蜜蜂用兩種方式尋找食物。一個是感應兩極磁波的太陽羅盤,這讓她即使在雲層中都能有準確的飛行導航。另一個它體內的 "記時鐘",這讓她計算出飛行距離。蜜蜂成熟後,她學習掌握太陽在空中的路線隨季節改變的規律,這樣,即使遷移到不同的緯度,它也能根據掌握的規律來導航。

HK Farm
梁志剛、Glenn Eugen Ellingsen、
Matt Edmondson

HK FARM是香港的熱心農人、藝術家和設計師于2012年4月創立的機構。他們致力於宣傳倡導屋頂農場和生產本地食物的價值和好處。他們從事與城市農業相關的培育本地作物、設計產品與服務。

HK Honey
梁志剛

HK Honey是香港養蜂人、藝術家和設計師的組織,於2010年7月成立。他們的目標是宣傳蜜蜂的價值和本地產蜜的好處。他們擁有養蜂場和一個設計工作室的網路,並與眾多組織和本地各個社區合作。

凳記
建築師:歐華爾
Kim Walker, Johan Hybschmann,
Stephen Henderson

該街道長凳設計,由歐華爾倫敦工作室完成。我們在世界上的不同地方、不同文化和時區工作,對此情況,我們演化出一個回應。它既是普遍的又具有場所的特殊性。一個特製金屬筐,裡面填入源自當地的碎石,並於其中播種當地植物。座位成為雨水收集器,讓雨水經過漏斗流入金屬筐。座位感測器測算坐在長凳上的人數,資料上載到網路並顯示於內置計算器上。城市中的聲音和談話被記錄,傳遞給世界另一個地方的"双生"凳。這凳收到了從香港"双生"凳傳來的它所在地的聲音。

中國的城市化速度和尺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作為傳統社會領域的街道和院落正在消失。面對這樣一個自上而下要求整齊劃一的管治模式,我們必須重申地方性的重要性,特別是那些個體呼聲的重要性。在文化和空間背景不同的各個地方,我們放置一個同樣的藝術裝置。這個藝術裝置成為一個基準,用來幫助 "解讀" 它所處的場所。同時,它是一個連接不同地方的渠道,重申我們的共同需要和欲望的重要性。

珍貴的水流。建築、人們、植物,吸收我,過濾我,保留我。我是蒸汽。我是冰。我塑造地景。我在地裡。我在空中。我在你身體內。我是你的生命。

塔上花園
建築師:歐華爾
Johan Hybschmann, Kim Walker

這個'三角多面體'模型,由歐華爾倫敦和北京工作室完成。它探討的是,在城市的整個新城區的總體規劃內,圍繞一棟塔樓的公共空間如何安排。新城區的總體規劃以一個新型生態公園為中心,是一個整合起來的城市生活綜合體。綠色空間將不僅用於休閒和文化,也將用於分享、城市農業、水耕培養和微氣候改善。它是高密開發的一個另類替代模式原型。高密開發集中在邊緣區域而在中心區域創造一個公園。該公園用來自周邊塔樓的中水灌溉。

重組都市[罅隙]
藝術家:Hour25 Production
黎永鋒, 蔡杰宏, 陳堯坤, 蘇子淳, 羅煒瑜, 紀逸純

Hour25 Production是香港的獨立研究和設計團體,2012年在觀塘成立。他們的工作探討建成環境空間和時間的關係,使用多元化的媒體和材料,表達超乎建築實體以外的理念。城市裂縫培育挖出了城市歷史中的敘事層次。通過時間和空間的具體化,現在和未來得以並置及對照。若干"裂縫"是沿著啟德渠動挖開的,還有來自過往數十年挖掘的"城市空間層次"。

該作品窺探香港5個場所的往昔,將歷史凝固在一個0.5釐米為一年的時間尺度內。

"萌芽、生長、結果和枯萎…他們說城市在我們面前只是生態過程的一瞬間…"在香港不斷推進的城市重建中,考古學家們疲於奔命,幾乎到了神經衰弱的地步…

'移'室宜居
香港永久性臨時住屋'症'
建築師:歐華爾
梅詩華,劉嘉欣,張國麟

這是對香港持續增長的所謂籠屋的一個回應。白天,這個摩天樓將掩藏在城市結構中。夜晚,這些單元體將轉化並伸入空中,成為大家的公共休閒和個人享受的新型空間。不論富或貧,我們在同一天空下,共用同一個城市。這個計劃,用竹材料建成,其實是象徵性的摩天樓,在高層辦公樓之上,佔據了天空領域。

"在這個城市裡,人們找不到一個居所,找不到一個聚會場所,找不到公平的社會平衡點。天空不能成為富者的專利。它應該是所有人都應該享有的。"

我將人類定居點播撒到世界各地。海洋、港灣、湖、河流、池塘和溪流決定了村落、市鎮和城市產生的位置。

我如此施予恩惠卻被判了罪。人們用大壩阻擋我,用涵洞管道改變我的流向,用泵將我抽取排出,好像我罪孽深重,應該被重重遮掩起來。

啟德河綠色通道社區教育專案
建築師:鄭炳鴻

鄭炳鴻主持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的城市空間研究室。鄭炳鴻將這一被極度濫用的城市河流作為政治試驗場,以提升大家對生態事項的認知。他認識到,這一實質性的、自然的河道通過城市,可以用來連接學校和社區,因此他的工作不是將這一基本的自然景觀純粹化,而是強調這條河流"e;滋潤"e;人文景觀的方式。

"這個島嶼懸浮在水上,有雲狀的物體很有規律地飄於其上,彷彿形式了島內的交通架構。有人跳上其中一朵雲,雲朵慢慢地覆蓋在神山的陰影之下。從雲上觀望,島城上有很多連鎖著的貨櫃和一片片豆莢狀的綠化田地。越向城中進發,發現整片紅色的內城景觀淹沒在龍的呼喊之中。乘雲到達了名叫'官富場'的地點,這裡掛有不同紡織工廠的招牌: '八達電機棉織廠'和'友仁織帶製尺',還有南邊的九龍船塢的地標。然而,紡織工廠裡沒有棉紡生產的跡象,船塢也沒有輪船修理的聲響。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雲朵從它們的煙囪上飄出,城島的西南邊已變成這雲狀交通單元體的起點和終點站。"

印象都市 - 啟德
建築師:穴設計工作室
梁凱民, 何兆麟, 梁嘉文. 凌俊徫, 凌俊傑

穴設計工作室於2011由三位由英國倫敦大學巴特莱特建築學院年輕畢業生所創建的建築設計所。'穴'作為一個新興的創意集體,全力推動前衛的建構敘事概念,打破建築界限。該事務所成立後的短時間內完成了兩個室內設計專案,並設計了一個將於2013年完工的服務式公寓的外檣概念。

在"印象都市. 啟德"項目上,穴設計工作室顛倒了傳統城市規劃過程,先去探索了當地文化和人文體驗,才進一步將城市分區。此概念專案上,穴設計工作室在東九龍區內提取不同的本土特質作為靈感,創作了六个不同的敘述,和六個不同的系統。這些系統互相合作協調,共同運作,從而形成了一个承先啟後的未來啟德城。

啟德郵輪碼頭
總設計師:Foster + Partners
客戶:香港特別行政區旅遊事務署
項目經理: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建築署
項目建築師: 王董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
承建商: 香港寶嘉建築有限公司
工程師: 艾奕康有限公司

"啟德郵輪碼頭現時在前啟德機場跑道的端部施工,它延續了Foster + Partners與香港的聯繫,即為香港設計"香港的大門"。貫徹這一理念的設計還包括從中國過來見到的九廣鐵路終點站和赤臘角機場客運樓。啟德郵輪碼頭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郵輪設施之一。這個終點站的可持續性設計包括一系列節能方式,以及用可再生能源供電,並使用循環回收的雨水幫助冷卻。設計願景是建築將24小時使用,公共屋頂花園提供休閒平臺,有開放和遮蓋的空間,可以在此舉行家庭野餐、戶外用餐和婚禮宴會等活動,並欣賞到令人驚歎的香港燦爛景觀。"

我是醫生、律師及孫中山的老師。我的女婿區德是一個成功的傢俱店主,我和他一道從事啟德的房地產開發。我們的開發專案位於水濱。過去,來訪的輪船在那裡泊岸。我是社區的重要人物。該項目失敗了,我在債務纏身、健康惡化中死去。我的家庭因此陷於困頓。

Integer 酒店
建築師:歐華爾
Toby Neilson, Mags Bursa, Johan Hybschmann, Peaker Chu

一個原型設計,由歐華爾倫敦和香港工作室完成,與Integer合作,是香港的一個微型精品智慧化酒店。

在未來,當城市資訊網路日益發達,建築物就可以保留過往居民的生活習慣和願望的真實記憶。該項目探討的不僅是我們設想酒店在這一背景中作為建築類型的新方式,還有這一新型的電子重現,以及它可能如何影響我們未來對在何處和如何居住的理解。

太陽之下無新事,我已看透人生百態。

橋的城市
建築師: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
嚴迅奇,解端泰,馮景行,
馮美華(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威尼斯和香港有共同之處:我們都是橋的城市。香港,一個迅速發展的充滿機遇的21世紀城市,需要跨越文化、傳統和歷史差異和物理界限的橋樑。我們的故事受在啟德挖掘出的龍津石橋的啟發。該橋建於1873年,1942年被入侵的日軍拆毀,為機場跑道擴展開道。我們的調研源於這一消失的橋,力圖探討觀塘城市改造的物質和文化層面。"

我是你繁榮的關鍵。我的影響力遠超過我立足的兩岸,我不屬於任何一邊。當你想擺脫日常生活圈子的束縛時,你能在這裡找到一個地方,讓你透透氣,歇歇腳,認識一些新的朋友,建立一些新的聯繫。

我一直生活在過往的起落飛機下面。你的行李就在我家電視天線以上幾碼之處飛過。當你傾斜地坐在飛機上,飛機最後進場經過我家時,你坐在商務艙裡可以看到我家裡播放的電視,同時你摸索著掏出手機。我也已經進入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了。請將所有艙門轉為手動,並檢查機艙。

FLAT FOR FLAT
建築師: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
程玉宇,李嵐虹,楊慧欣,江浩欣,黎永鋒,呂東妮,阮穎彤,李昭明

Flat for Flat是香港市區重建局的獨特開發項目,它為受影響搬遷的住戶興建新的住宅單位。項目的重點是為市區重建過程中重新安置的人們提供社區設施。在機場搬遷前,九龍城、土瓜灣、新蒲崗和九龍灣都是極端的環境。嘈雜而污染。然而它們有生氣勃勃的社區鄰裡。惡劣的居住環境反而產生了很有活力的街道生活。隨著機場搬遷,這些區域變成黃金地段。一些原居民將由於高昂的租金和新開發的需要而遷出重新安置。

新啟德Flat for Flat社區避免商品價值的最大化,而以創造共用空間為優先。屋頂空間不出賣,而設計為共有的室內外休閒設施。在地面層提供充足的綠化,而不設置具有高經濟價值的停車場。

我的創造力存在於我的極端實用主義中:在這個嚴緊限制的領域,必要性真是發明創造之母,而合法性是可以商量的。

二次都市
ANTs Studio:
翁世俊,馮奕萍,陳嘉誠,葉晉亨

本項目探討權威性規劃和集體願望的如何並行。不過分單純地認為二者是矛盾的立場,我們探求通過雙方的對話來產生變化多端的化學反應。我們相信這一持續不平衡的關係和緊張正是香港的特殊活力。通過將現實和想像、藝術和建築、違法和合法的主張並置,集體願望將顯現,作為公眾願望的共同基礎,這是"創造場所"的本質。

這一裝置有雙重功能。一方面,它為我們的研究和設計過程衍化出框架;另一方面,它也是我們最終建築方案和"衍生性"建築空間質量的實體表現。

Hidden Agenda
林曉霞

Hidden Agenda是觀塘工業區一個獨立的現場音樂表演地點,與當地眾多獨立經營的文化人和藝術家有聯繫。他們的"自己動手製造"的方式贏得了很多音樂愛好者的支援,他們致力於推動香港的文化規劃和藝術自由。2009年以來,Hidden Agenda組織了超過1000場樂隊和藝術表演。

觀塘現有超過1,000個獨立藝術家工作室、樂隊排練場地、街頭藝術工作坊和電影後期製作室。這些都是在城市體制轉變後逐步出現的。

收到香港地政署的警告信後不久,Hidden Agenda決定給音樂場地內和附近的所有一切錄影:從音樂表演、觀眾訪談、員警行動、街頭抗議,到會議、工業區夜生活,再到撿起街道上的棄置傢俱。

被抹去的地方
一系列電影短片,由以下人士製作:
Eric Schuldenfrei博士, Jo Chau, Elaine Choy, Benny Sin, Richard Andersen, Chi Hang Chan, Peter Lampard, Kenneth Sit 和 Elsie Tang.

本影片是Eric Schuldenfrei博士為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的一個課程而製作的。

"被抹去的地方審視了那些可能很快就要消失的場所,它們的人造物品、文化習慣和建築。我們的電影短片不是簡單的記錄,不僅僅為了對觀眾說教和施加影響,而且質疑那些號稱被認可為標準的發展理念。

香港不斷變化的城市環境無法給予充分的時間來反思,我們來不及思考,無情的空間重建如何改變人們的集體無意識。這當然並不是香港的獨有現象,它是當代城市發展的通病。過度簡化的思維模式,往往只能採取最低標準的妥協方案,而就此決定了發展目標、經費使用及實施的成果和質量。

公共空間的控制權被交給一小撮指定人士,而不是由日常生活在這些場所中的人們自然而然地使用和發揮。最經常發生的是,人們別無選擇,只能接受統一單調的解決方案,而當權者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尋求人性化的方式,來回應場所環境和人們的實際需要。

必須讓全社會都能積極地參與。我們要求,必須傾聽社會民眾的呼聲,他們有權決定如何制定政策,有權決定城市如何變化發展,以及到底為誰而變化發展。"

如欲預覽短片,請點擊這裡

面對這個正在變異的城市,盡力按住它躁動不安的軀體。

在這不斷變化的石屎森林中分劃和測量。

我們是混亂世界裏的土地清查者和笛卡爾信徒。

'觀塘的聲音':
錄像裝置
歐華爾 + 祈宜臻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

這是一組通過固定的相機視角對觀塘居民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作為展覽設計的一部份,本作品將帶領觀眾穿梭於一座繁囂的高密度城市,它不知疲倦地晝夜運轉,充滿了競爭與矛盾。一系列的視像將為觀眾提供一種非同尋常的體驗,在這次非線性的體驗之旅中,觀眾將切身感受觀塘區曲折的前世今生、激烈的思想碰撞以及它未來的發展方向。


2013年5月18日至6月18日:觀塘海濱道126號反轉天橋底一號場

2013年6月3日至9日:觀塘駿業街遊樂場

2013年6月10日至18日:牛頭角上邨中央入口廣場

2013年6月19日至7月18日:九龍灣臨澤街8號傲騰廣場

開幕典禮
日期及時間 2013年5月18日(星期六), 下午5時正
地點 觀塘海濱道122號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展覽廳
主禮嘉賓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先生, MH, JP

開幕論壇
日期及時間 2013年5月18日(星期六), 下午6時30分
地點 觀塘海濱道122號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展覽廳
主題 未來的九龍東


香港回應展將以巡迴展覽的形式展出, 並於2013年5月18日至6月18日在九龍東的不同地點開放給公眾參觀,詳情如下:

5月18日至6月18日 觀塘海濱道126號反轉天橋底一號場
6月3日至9日 觀塘駿業街遊樂場
6月10日至18日 牛頭角上邨中央入口廣場
6月19日至7月18日 九龍灣臨澤街8號傲騰廣場

展覽的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8點,免費入場。

指導委員會
(由香港建築師學會和香港藝術發展局成員組成)

主席:Professor Wan Fung Bernard Vincent Lim, JP
副主席:Ms. Lai Fong Alice Yeung

Mr. Kwong Ki Dominic Lam
Mr. Chin Shing Ivan Fu
Mr. Kin Wai Stephen Ho
Mr. Wang Leung Thomas Chung
Professor Wei Jen Wang
Mr. Wai Kee Albert Lau
Mr. Pak Kin Joshua Lau
Mr. Cheuk Yee John Ng
Ms. Xu Zhen Jasmine Zhan
Mr. Franklin Yu
Ms. Chui Yi Corrin Chan
Mr. Stephen Ho
Ms. Sum Yee Anna Kwong
Mr. Kwok Kin Stanley Siu
Mr. Cheung On Alvin Yip
Ms. Betty Mak
Mr. Alex Tam
Ms. Winnie Yip

香港建築師學會

香港建築師的專業團體。該學會共有150位資深會員、超過2500名正規會員及約800名聯繫會員、畢業生會員和學生會員。2007年,一個新的成員類別,公司會員被引入,到2012年7月1日,共有168名公司會員。學會由一個理事會統籌。理事會的成員包括一位會長、兩位副會長、一位榮譽秘書長、一位榮譽財務長、八位一般成員、上屆會長(當然委員)和六個部門的主席。

香港建築師學會致力於提升香港建築教育和實踐,同時推廣和促進知識的獲得,探討不同藝術和科學的相互聯繫。學會的使命是提升香港的建築設計創意水準。學會通過積極參與大型國際展覽,推動香港躋身於國際專業前沿。學會成功主辦了2006、2008 及2010年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香港展覽),今年是第4次舉辦雙年展(香港展覽),並與香港藝術發展局共同主辦。


網址
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

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於1995年成立,是政府指定發展香港藝術的法定機構,專責策劃、推廣及支持本港藝術的廣泛發展 (包括香港的文學藝術、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電影和媒體藝術)。藝發局致力於培育繁榮的藝術環境,並提升巿民­的生活質素。 藝發局促進社區對藝術和藝術教育的廣泛參與,鼓勵藝術評論,提升藝術管理,加強藝術政策的研究工作。 為實現培育藝術團體的三個主要目標,提升藝術標準並探討藝術家的發展機會,將採取以下發展策略:

  • 支持推廣藝術家和藝術團體,以利於藝術追求
  • 推進藝術管理,提升藝術團體的管理
  • 致力於藝術環境和為提出政策建議
  • 加強公眾參與,探討藝術空間
  • 培育策略性合作夥伴,整合藝術資源

網址




 
免責聲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僅為本項目提供資助,除此之外並無參與項目。在本刊物/活動內(或由項目小組成員)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均不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觀點。

九龍東區域的情況複雜,它的未來發展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這一區域的各種空間條件豐富多彩、互相交錯,既有新發展的濱水開放式公園,又有佈置緊密的前工業區。這些前工業區的建築和設施目前有了各種各樣的新用途。

設計競賽現已接受報名。
報名日期:2013年2月6日至4月1日
請立即瀏覽競賽網頁作網上報名!

THE OVAL PARTNERSHIP

Taryn Swales
Johan Hybschmann
Eddie Chan
Giuliano Gatti
Kim Walker
Toby Nielson
Sarah Mui
Jessie Lau
Wilmer Choi
Joanna Fong
Nerissa Yeung
Aideen Hannon
Abe Yeung
Billy Kwan

STUDENT HELPERS

Emma Kitley
Matthew Lucraft
Nadia Wikborg
Ashley Hinchcliffe

ARDIELLI ASSOCIATI

Marco Ardielli
Paola Fornasa

HYBRID

David Bothwell
Alice Lee
Jessica S.Y. Chan
Simon Lai
Aimee Mak

HIDDEN AGENDA

Kimi Lam

ihD

Ian Harris
Ming Lam

Yo Ng

VERSO STUDIOS

Hoi Shan Li
Douglas Pang

如有任何關於該展覽的查詢,請聯絡:

ANTS

電話:+852 6123 9437
電郵:ants_studio@hotmail.com
聯絡人:Sherry Fung

CAVE DESIGN STUDIO

穴設計工作室

電話:+852 9407 7767
電郵:info@cave-designstudio.com
網址:www.cave-designstudio.com
聯絡人:Chris Leung

FOSTER + PARTNERS

電話:+44 (0)20 7738 0455
電郵:press@fosterandpartners.com
網址:www.fosterandpartners.com

HOUR25 PRODUCTION

電話:+852 9318 0943
電郵:info@hour-25.com
網址:www.hour-25.com
聯絡人:William Lai

HK FARM

香港農場

電話:+852 6447 5640
電郵:hello@hkfarm.org
網址:www.hkfarm.org
聯絡人:Michael Leung

HIDDEN AGENDA

電話:+852 9170 6073
電郵:hiddenagendahk@gmail.com
網址:hiddenagenda.hk

JIM CHAN

電話:+852 9805 6759
電郵:jimchan04@gmail.com

THE OVAL PARTNERSHIP

歐華爾顧問有限公司

電話:+852 2528 8618
電郵:chrislaw@ovalpartnership.com
網址:www.ovalpartnership.com

ROCCO DESIGN ARCHITECTS LIMITED

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

電話:+852 2528 0128
電郵:info@rocco.hk
網址:www.rocco.hk
Contact people: Freddie Hai, William Tam

RONALD LU AND PARTNERS (HK) LTD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香港)有限公司

電話:+852 3189 9210
電郵:p11036@rlphk.com
網址:www.rlphk.com
聯絡人:Eugene Ching

WALLACE CHANG

電話:+852 9093 5288
電郵:phchang@cuhk.edu.hk
網址:www.kaitakriver.com
聯絡人:Wallace Chang